上個週末跟番仔一起到芝山站旁的水貨商添購新鏡,
經過了幾個月的評估,原本奇待的DA ☆好像不如預期,
決定一同去買副廠的Sigma 18-50mm F2.8 EX DC Macro,
標準焦段、還擁有一點廣角、大光圈、副加Macro功能,就是這一顆了。
下午這家店的人潮還算滿多的,
這天可是中秋節連假的補班日耶,跟我們一樣請假出來遊玩的嗎?!
跟老闆說明了我們要買2顆Sigma 18-50mm,
接著就是檢查外觀、測試對焦,直到滿意為止。
在測試對焦的短短時間內,櫃台也賣出了好幾台相機與鏡頭,
生意真是好的不得了。
試了2顆,順利找到最適合自已相機對焦的鏡頭。
隔天與朋友聚餐,順便試試新鏡頭的效果,
右方是對外的窗戶,當天是陰天,
窗外的光線照射進來,讓右半邊的義大利麵更加白亮,
有一點景深看起來主題更明顯,F2.8的光圈真的滿好用的。
另外測試一下鏡頭Macro的功能,
20cm的最近對焦,鏡頭幾乎要貼近小熊的鼻子了,
加上景深太淺,只剩下對焦點附近是清晰的。
後退一點再來一張,拍個小熊大頭照。
還有縮光圈拍風景測試,
這顆鏡頭似乎很怕耀光,在往後的使用上要注意一下。
Sigma 18-50mm F2.8 EX DC Macro for Pentax接環,
有附焦段鎖,口徑72mm,最小光圈是F22,沒有光圈環。
最後是各家在此相近焦段的恆定大光圈鏡頭規格比一比:
廠商 | Sigma (註1) | Tamron (註2) | Tokina (註3) | Nikkor | Canon | Pentax |
焦段 | 18-50mm | 17-50mm | 16-50mm | 17-55mm | 17-55mm | 16-50mm |
鏡片組成 | 13群15枚 | 13群16枚 | 12群15枚 | 10群14枚 | 12群19枚 | 12群15枚 |
光圈葉片 | 7 | 7 | 9 | 9 | 7 | 9 |
最近對焦 (cm) | 20 | 27 | 30 | 36 | 35 | 30 |
最大放大率 | 1:3 | 1:4.5 | 1:4.88 | 1:5 | 1:5.88 | 1:3 |
濾鏡口徑 (mm) | 72 | 67 | 77 | 77 | 77 | 77 |
直徑長度 (mm) | 79.0x85.8 | 73.8x83.0 | 84.0x97.4 | 85.5x110.5 | 83.5x110.6 | 84.0x98.5 |
重量 (g) | 450 | 430 | 610 | 755 | 645 | 600 |
For | Nikon, | Nikon, | Nikon, | Nikon | Canon | Pentax |
註1:Sigma 18-50mm F2.8 EX DC Macro
註2:Tamron SP 17-50mm F2.8 Di II
註3:Tokina AT-X 16-50mm F2.8 PRO DX
註4:Nikkor AF-S DX 17-55mm F2.8G
註5:Canon EF-S 17-55mm F2.8 IS USM
註6:PENTAX DA☆16-50mm F2.8ED AL [IF] SDM